北京科技大学历来注重开展原创性科研工作,以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校科技创新工作以“三个三”为指导原则,聚焦国家、区域、行业重大需求和科学前沿,围绕优势特色专业,开展原始创新、技术集成、应用实践和协同创新等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加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能力。 学校的科研实力雄厚。在2018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学校首次进入世界500强。据2019年3月14日公布的ESI数据,学校材料、工程、化学、计算机4个学科保持世界前1%,其中材料位居世界前1‰。在2018年的“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冶金工程学科排名世界第1,矿业工程排名世界第6。冶金工程学科与能源、环境、信息、自动化等学科集群发展,形成了以“冶金+”为特点的“新工科”学科体系;材料基因、精准医疗、人工智能、纳米材料等新兴战略前沿学科的交叉融合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 1978年至2018年12月底,学校共申请专利7812项,授权专利4630项;有2000余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等各种奖励,其中国家级奖励176项。1999年教育部编辑的《中国高等学校科技50年高校获奖重大成果一览表》中收录北京科技大学12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据教育部统计,1978~2011年,学校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列全国高校第4。 学校现有1个国家科学中心,1个“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2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国际合作基地和创新引智基地等。其中,国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学中心是学校作为第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牵头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学校不断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与国内150多个省市区政府、大型企事业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联合各大钢企共建成立了多个创新研究中心,并开展了项目合作。 2016-2018年,学校累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3项,获批专项经费29185万元,获批专项经费总额在全国高校排名第18位。 2018年,学校共获批19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直接经费1.56亿元,各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学校主持获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获批项目数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列全国高校第1位。 2018年,学校获第四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7人,入选人数位列全国高校第13位;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项;1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5人入选第四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人数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5位。 2018年学校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其中,第一完成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3项,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10位,而且是学校首次同时获得2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同年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63项。 2018年,学校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和《Nature》上分别发表论文1篇。1人获得美国国际腐蚀工程师协会(NACE International)2019年W. R. Whitney 奖。
|